佛山市照明燈具協會準備籌備古代燈具博物館,利用私人收藏的500多件藏品,向市民展示中國古代“燈”的魅力。這并非一時心血來潮,而是有感于佛山制造缺少傳統文化根基的一次探尋。
作為發起人,佛山市照明燈具協會會長、佛山市凱西歐燈飾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育林對記者袒露:“有一次,一個西班牙的客戶過來問我,你們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那么逼真、那么有藝術感,為什么你們的燈具卻沒有自己的美和特色。我當時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好。”
正是這種觸動多了,吳育林開始關注中國古代的燈具。他找到了佛山私人收藏家蘇永善,后者500多件古代燈具讓他感到震撼:古人對燈的藝術設計如此考究,即使是平民使用的燈具,也讓人嘆為觀止。這些燈中蘊涵的傳統文化脈絡為何反而在現在斷裂了?
在短短三十年里,佛山的照明產業在全國聞名遐邇。中國燈王佛山照明的崛起、全球跨國巨頭歐司朗落地,還有上千家規模大小不一的企業在佛山高度聚集發展。但這并沒有改變佛山制造在國際市場的形象。低端、缺少原創、相互壓價和仿冒、質量控制不穩定等標簽,是很多歐洲同行對佛山燈具制造的集體印象。
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,光靠過去“低成本”的價格優勢已經很難管用了。當佛山的照明企業在規模上擴大到一定臺階后,如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、如何真正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,擁有品牌的影響力,這私人收藏的500多件古代燈具,無疑是一種沉默的“天啟”。
吳育林說,中山的古鎮燈飾全國有名,但很少生產中國氣派的燈飾。中國人的客廳懸掛的水晶燈是歐洲的舶來品。“你去國外的教堂和普通家庭做客,你會發現他們的燈是出自他們的文化,而不是隨便制造出來的。”
如果從設計找到突破口,將中國古代燈具的設計元素轉換成時尚,佛山制造的燈具就不只是簡單的幾何圖形。設計固然增加了產品成本,但現在是一個設計競爭贏取優勢的時代。蘋果手機的簡約設計、三星手機的時尚設計,都成為它們爭霸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殺器。沒有原創的設計讓中國制造長期不被尊重,模仿蘋果手機模仿得再像,也只能賣出蘋果五分之一的價格,利潤的增長也不可能持續。
所以,真正的企業家都應該來看看佛山首個古代燈具博物館,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是一個總是科技、效率的問題,文化、設計品牌的提升同樣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