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個世紀前,哥倫布、麥哲倫等先賢為尋找財富,環繞全球,發現了新大陸。幾百年后的今天,中國的LED人為了開拓市場,也開始在西方傳統的歐、美、日等發達國家之外,積極探索著新興市場的“新大陸”。
伴隨著中國經濟加速與全球的融合,這些探索行為遍布世界各個角落,異域花開,別有洞天。這一點,在LED照明產品的出口方面更是表現明顯。
CSA Research認為,LED的新興市場,不僅包含以俄羅斯、印度、巴西為代表的金磚國家市場,以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、新加坡為代表的東南市場,還包含阿聯酋、以色列、沙特阿拉伯、土耳其這片鏈接亞歐的中東地區,甚至在以墨西哥、智利為代表的拉丁美洲,以尼日利亞、索馬里為代表的非洲和以拉脫維亞、立陶宛等為代表的東歐都有我國LED照明企業的蹤影。
一、增速遠高于整體平均增速,新興市場飛速起
CSA Research日前發布的2014年第二期《中國LED照明產品出口季報(2014Q2)》報告顯示,2014年上半年,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持續保持超高速增長, LED照明產品出口額增幅高達135%,累計出口LED照明產品43.5億美元。而近三年(2011-2013年),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年均復合增長率更是超過200%,如此增速已是在我國出口型的各產業中傲視群雄(海關數據顯示,我國2014年上半年的整體出口額增速僅為1.1%;而整體照明產品出口增速約為16%)。
然而,新興市場的增速卻仍然遠高于整體的平均增速。據CSA Research分析統計,2014年上半年,金磚國家市場增速351.33%、東盟11國整體出口增速248.3%,中東幾國(阿聯酋、以色列、沙特阿拉伯、伊朗、也門、黎巴嫩、埃及、土耳其)增速690%,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增速165%,甚至連剛剛開發的墨西哥、智利、非洲國家的增速也令人矚目。
從占比來看,傳統的歐、美、日三大市場盡管仍保持100%左右的增長率,但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卻在持續下降。2014年三大主流市場的出口占全球市場的份額約為49%,較2013年底的54%下降了5個百分點。而此前2011年三大市場的比重達到65%。實際上,歐盟和美國仍然保持較高增長,但日本市場的重要性卻一直下降,近兩年的增長接近停滯(2014年前6個月整體增速僅為18%),從2011年第一大市場國地位被美國超越后,2014年被俄羅斯所超越,下降至第三。
另一方面,以金磚國家、東盟、中東地區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占比卻從2013年的18%提升至2014年上半年的22%。而在2011年金磚國家的市場份額僅為4.77%,2014年已經升至9%。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市場,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,俄羅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。在出口額保持連續9個月高達600%的增速后,2014年第二季度,俄羅斯以黑馬之姿一舉超過日本躍升為我國LED照明產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。
二、產品結構獨特,小品類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“洼地”
相對于歐美市場而言,新興市場的小品類和高附加值產品表現突出。CSA Research發布的《中國LED照明出口季報》表明,歐、美、日占據市場的照明產品品類結構相當集中,都是球泡燈、射燈、管燈、筒燈、燈條和室內裝飾燈占據絕對主流,這幾類照明產品在各市場的比重均超過50%。這些照明產品由于需求大、市場開放、廠家繁多、競爭激烈,價格接近透明,使得我國企業在與外國采購商談判時價格基本被壓至零點,利潤率微薄。
而另一方面,以路燈、隧道燈、防爆燈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燈具在新興市場國家卻增速飛快。俄羅斯、阿聯酋是僅次于美、日、英的重要平面燈市場。筒燈最大市場是澳大利亞,俄羅斯也是我國最大的防爆燈市場和前三的投光燈市場,而路燈和隧道燈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區域是拉丁美洲,智利成為上半年最大的道路照明產品出口地。此外,馬來西亞是第二大的水族燈市場。
眾所周知,光源型照明器具的價格遠低于路燈、隧道燈和防爆燈等專業型燈具。CSA Research對海關數據的分析顯示,球泡燈,射燈出口FOB均價約為5~15美元左右/只;單位功率價格基本都在1美元/W以下,利潤比較薄,走薄利多銷路線。而路燈、隧道燈、防爆燈、投光燈等的均價動輒上百美元,甚至上千美元。
2014年6月底,CSA Research數據顯示,路燈均價約250美元/只,平均單位功率價格超過5美元/W,其附加值明顯較高,利潤肯定也較豐厚,同時抗跌價能力大大強于前面的燈具種類(CSA Research數據顯示,三年來球泡燈FOB跌價超過80%,而路燈跌價40%左右)。
但由于這些高附加值產品對品質、品牌、設計和性能等要求較高,因此想要在新興市場打開局面,國內廠家需要提升產品質量和加強設計。
三、市場門檻低,我國自主品牌的主戰場
相較于歐美市場,新興市場國家的本地LED產業通常不太成熟,為我國企業直接投資和出口提供了條件。
從產業鏈來看,我國下游的絕大多數照明企業多為歐、美、日代工廠,出口形式通常為貼牌,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樹立自身的自主品牌。而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的廠家大部分是陽光、立達信、上海強凌、深圳珈偉等幾家大企業,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接的小單、散單(金額不超過3萬美元),出口無牌或白牌產品。據CSA Research初步統計,我國對美出口80%以上的訂單金額均低于3萬美元,而對歐盟90%的訂單金額均低于3萬美元。
同時,即使切入國際大牌供應鏈,中國企業面臨的機遇也不多。如果將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生態比作食物鏈的話,國內三資企業雖然不是食物鏈頂端,但也是“食肉動物”,他們占據著我國對歐、美、日出口的絕大部分利潤。
據CSA Research統計分析,2014年上半年,我國對美出口企業中三資企業為4308家,出口額占比50%;對歐盟出口中的11.5%的三資企業,出口額占到21.3%的份額;而日本市場,松下、恩都、東芝、小泉照明、羅姆電子等幾家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子公司占到2014年上半年我國對日出口額的62%。如果加上三星和強凌,則占到7成左右,日本市場對于國內民營企業,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言連“喝湯”的機會都很少。
與西方傳統市場不同,新興市場國家本土產業的不成熟為我國LED企業深入腹地,立穩腳跟提供了機會。
相較于歐美市場來看,小品牌和白牌產品在新興市場的比重很高。CSA Research分析數據表明,2014年前6個月,我國對俄出口中“未標明品牌”和標明為“無品牌”的產品出口額比重達到93%。東南亞2014年上半年的這兩類產品的占比達到80%。而同期,歐、美、日的“無品牌”產品占比約為40%~50%。這就意味著,我國LED照明領域的中小民營企業占據了這個市場的主流,成為絕對的中堅力量。
同時,我國對金磚國家、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LED照明產品的品牌排名也與歐、美、日不同。一是代工品牌如GAUSS、IKEA、PHILIPS、OSRAM等出口比重遠低于傳統市場,而我國企業的自主品牌開始浮出,如雷士(NVC)、歐普、藍景、勤上、日上、CAMELION、NEO-NEON、麗能等品牌在印度、俄羅斯、巴西、東南亞國家等市場也開始被接受。二是我國自主品牌出口的產品,價格居中,性能相當,相對較有競爭力。以球泡燈和管燈為例,國產品牌的出口均價低于“PHILIPS”、“OSRAM”、“SYLVANIA”等貼牌產品,但卻高于當地市場品牌(如BRILIA)代工的FOB價格。因此,在對新興市場的競爭中能占據較為主動的地位。
而同期,我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集中度也相對較低,出口主體中三資企業較少,但貿易、中介公司較多,因此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,新興市場相對于傳統市場存在較大機遇。
四、新興市場起背后的故事
CSA Research指出,新興市場的興起并非偶然,具有其獨特的背景。
一是受全球經濟發展節奏的影響。2011年全球金融危機和后續的歐債危機影響深遠,使得傳統西方強國的經濟下滑,市場萎縮,影響了我國外貿出口;而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卻仍保持良好增長態勢,對LED照明需求也隨著經濟增長迅猛增長。
以俄羅斯為例,據俄羅斯聯邦駐中國商務代表處代表格魯杰夫透露的數據,2013年,俄羅斯LED產業的增長率達到250%,而LED在照明市場的滲透率達到10%,LED燈泡的銷售量達10億個,銷售額為400億盧布,2016年的滲透率預計將提高到35%。俄羅斯LED行業50%以上是進口產品,中國是其第一大供應商,中國LED產品在俄羅斯市場上的占比超過40%,意味著未來4年俄羅斯為中國LED出口廠家提供至少720億盧布的市場。
二是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壁壘較傳統歐、美、日市場要低。經濟危機后,傳統西方國家積極鼓勵制造業回流,采取各項措施積極扶持和發展本地的LED產業,從政策層面進行制度設計,從國家至地方各個層面,采用各種形式的政策對生產、流通、消費、后續服務等多方面進行補貼和鼓勵,使得國外企業想要進入本地產業鏈條和當地市場制造了壁壘。如美國“固態照明商業化支持計劃”(含“能源之星”計劃、CALiPER項目、Gateway示范評估、“明日照明”設計競賽、商用產品檢驗計劃)、歐盟的“照亮未來——加快新型照明技術利用”綠皮書、日本的Eco-Point制度和“領跑者”計劃等,都對當地企業、產品和消費者進行了或明或暗的補貼。
同時,歐、美、日等國也通過技術能效等級要求、強制認證、專利保護壁壘等方式提高了我國LED企業進入這些市場的門檻,如美國的UL認證、ANSI標準和FCC標準。而歐盟去年9月提出的新能效標準等,直接影響了隨后兩個季度我國對歐出口金額,增速由2013年四季度的133%下挫至2014年二季度的77%。
而與之相應的新興市場方面,由于本身LED產業不成熟,產品生產成本高,但需求增長快,供給無法滿足當地需求,因此其對外國相關產品、企業和產業的進入采取開放歡迎的態度。俄羅斯在降低關稅接納進口產品的同時,也積極吸引國外LED照明企業的直接投資,完善投資環境,在稅收、法律、市場、服務等多方面釋放出良好的政策信號。而泰國政府針對中國LED產品采用零關稅;印度政府則直接對LED芯片廠進行補貼并提供優惠的市場準入政策。
三是新興市場國家近幾年處于城鎮化建設、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,LED照明需求巨大。由于LED節能環保效果和經濟效應明顯,使得世界各國禁白思潮逐步深入人心。而新興市場國家由于大多人口密集,城鎮化水平低、基礎設施落后,因此正處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,對LED的推廣和使用具有較大積極性。如泰國政府推進的LED亮化工程,印度的LED路燈政府訂單,越南政府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老城區改造,俄羅斯的政府工程訂單和巴西、智利路燈替換等使得LED照明的市場需求增長迅猛。
加上巴西世界杯、俄羅斯冬奧會和2018年主辦的足球世界杯等賽事帶來的場館建設,城市美化建設所產生的拉動作用使得新興市場出口呈現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”的小高潮。
古人云,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,對于中國LED照明出口企業而言,這是個收獲的季節,滿世界都是黃金,問題只是如何能掘到真金。不過,筆者也給大家提個醒,盡管新興市場已是花香滿庭園,但也請小心呵護,以真誠的心,認真經營,不要用低劣的產品和服務為中國LED人抹黑,攪渾前路,且行且珍惜。好在,市場空間很大,機會還是很多的,前路也許坎坷,但堅持總會見到彩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