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8月頗具悲劇性色彩,天災人禍像約好了似得,先后發生,說是黑色8月應該也不為過,讓人心情沉重。生死之間,生的珍貴凸顯,活著就成了最大的勝利,災難讓人悲痛,也會讓人反思,更懂珍惜,更好地活著。
生命有限,如何生活的更好,更有質量一直是人們追求的,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科技進步的動力之一。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物質生活極大豐富,人們追求更好、更強的步伐從未停止,圍繞著更好地滿足人們需求,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科技大發展,比如智慧概念、移動支付、3D打印等技術已經從此前的概念化為產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,據說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,人們有可能會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產品更身臨其境的觀看比賽……
還有腦洞大開的“創作”,比如前段時間日本出現了一款被網友評為“懶出了巔峰”的有趣產品--自動洗澡機,使用時只要躺進去,機器就會自動為用戶涂沐浴露、擦拭身體并沖洗,洗完后還會涂抹身體乳,而且還可以進行汗蒸和Spa,這款機器還可以自行對內部進行清潔和消毒。這不禁讓人感嘆,為了盡可能“省心”也是蠻拼的。
好像有點扯遠了,如今科技支撐力足夠強大的背景下,似乎“只有想不到,沒有做不到的”,方方面面的科技都在為人們做著貢獻,作為光的使者,生命面前,我們的照明也在不斷進步。比如智能照明發展如火如荼,與傳統照明相比,智能照明可達到安全、舒適等目的,在家居領域、辦公領域、公共設施領域等均有較好發展前景。
當然,無論如何追求“省心”,健康安全都是第一位的,隨著人們對于生活質量,健康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,對照明的要求越來越高,對照明環境的舒適健康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健康照明時代來臨,照明人在健康照明領域也進行著不遺余力的努力,光與健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發現,一系列的主題研究在開展或深化,比如光與非視覺生物效應,光醫學,健康光環境等,圍繞著健康照明,更多跨界跨領域跨學科的合作逐步展開。今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召開的國際照明委員會(CIE)第28屆大會上,照明與人類生活、顏色科學及量化模型、照明現場的測量和評估、眩光的評價和測量、測量等成為最熱點話題。
科技進步不止,光照生活,讓我們一起健康前行!